利用微纳微尺度3D打印技术制备微流控液滴生成芯片-公司动态-非凡士

新闻中心News Center

首页-新闻中心-公司动态

利用微纳微尺度3D打印技术制备微流控液滴生成芯片

2022-09-08

近日,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蒋卓副教授课题组基于微立体光刻3D打印技术,利用光敏树脂材料实现微流控芯片的制备。此工作利用一种新技术制造了单乳液和双乳液的微流控生成芯片。这些芯片采用微纳微尺度3D打印技术制作,实现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的有机结合,可以同时满足不同乳液类型的制备和生成,清洗后可多次重复使用。同时实现了五个平行通道的单乳液生成,为高通量微流控技术的改进奠定了基础。基于此,该微流控芯片成功实现了W/O/W(水/油/水)和O/W/O(油/水/油)双重乳液的制备。此外,由于制备芯片所使用的树脂材料对油和水都具有良好的润湿性,因此不需要使用有机试剂对芯片进行局部改性。该工作以“Microfluidicdroplet formation in co-flow devices fabricated by micro 3D printing”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FoodEngineering上,第一作者是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张佳。

1

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及3D打印制得的装置

基于Co-flow原理,通过3D打印技术,制备了单乳液生成芯片(图1),五个平行流道的单乳液生成芯片以及双重乳液生成芯片(图2)。

1.jpg

图1 单乳液生成装置

2.jpg

图2 五个平行流道的单乳液生成装置和双重乳液生成装置

2

微流控芯片的评价

为了验证和评估该装置的可用性,我们选取不同的乳液配方进行试验。选取不同的油包水和水包油乳液,对乳液生成过程进行记录,并对收集后的乳液进行分析(图3)。收集到的油包水乳液单分散性较好,其CV为2.7%。同一装置上实现了水包油乳液的生成,所得液滴的CV仅为2.2%。

3.jpg

图3 单乳液生成装置用于油包水(a、b)和水包油(c、d)乳液的生成及其分散性

利用五个平行流道的单乳液生成装置进行试验,可以在同一装置上实现油包水和水包油两种不同类型乳液的生成(图4),所得油包水液滴的CV为2.6%,水包油液滴的CV为3.1%。本研究使用的微流控芯片制作简单,集成度高,可重复使用。但其生产效率和液滴直径仍需进一步提高,这也是我们后续研究的重点。

5.jpg

图4 五个平行流道的单乳液生成装置用于油包水(b、c)和水包油(d、e)乳液的生成及其液滴的分散性

基于上述实验结果,我们进行了双重乳液的生成。在实验中,通过改变内相、中间相和外相的速度可以调节液滴的尺寸和核壳比例。图5展示了不同流量下W/O/W双乳状液的形成过程和收集的液滴,可以看到明显的核-壳层。对于O/W/O双乳状液的形成(图6),实验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乳状液的形成过程,但收集后的乳液稳定性极差,不能观察到均匀分散的双乳状液滴,尝试了多种O/W/O乳液配方,暂未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。

6.jpg

图5 采用双乳液生成装置在不同流速下生成和收集W/O/W双重乳液

7.jpg

图6 采用双乳液生成装置生成O/W/O双重乳液

目前,对于3D打印微流控芯片的性能评价还处于实验室阶段,所使用的乳液配方是在现有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的。为了进一步促进微流体在食品工业中商业化,需要进一步开发相关的乳液配方。此外,微流体的一些问题需要解决,如高通量,稳定性,生物相容性等。

参与该工作的合作者有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硕士生徐文华,工程学院的徐凤英教授,无限极(中国)有限公司的鲁旺旺、张晨,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周建林等。

end

上一篇:J750 Digital Anatomy 解决方案让医学模型栩栩

下一篇:国产微纳打印技术输出全球25个国家,近七百家顶尖企业和科研院校

微信二维码

微博二维码